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,个人信息侵权法律救济方式

硬件:Windows系统 版本:11.1.1.22 大小:9.75MB 语言:简体中文 评分: 发布:2020-02-05 更新:2024-11-08 厂商:telegram中文版

硬件:安卓系统 版本:122.0.3.464 大小:187.94MB 厂商:telegram 发布:2022-03-29 更新:2024-10-30

硬件:苹果系统 版本:130.0.6723.37 大小:207.1 MB 厂商:Google LLC 发布:2020-04-03 更新:2024-06-12
跳转至官网

个人信息侵害是指未经个人同意,非法收集、使用、处理、传输、公开或者删除个人信息的行为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个人信息侵害事件频发,严重损害了个人信息权益。个人信息侵害不仅侵犯了个人隐私,还可能导致财产损失、名誉损害等严重后果。
二、个人信息权益受损的表现形式
1. 非法收集个人信息:未经个人同意,收集个人身份证号、手机号码、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。
2. 非法使用个人信息:将收集到的个人信息用于非法目的,如诈骗、骚扰等。
3. 非法处理个人信息:未经个人同意,将个人信息进行加工、整理、存储等操作。
4. 非法传输个人信息:未经个人同意,将个人信息传输给第三方。
5. 非法公开个人信息:未经个人同意,将个人信息公开于网络或其他媒体。
6. 非法删除个人信息:未经个人同意,删除个人已授权存储的个人信息。
三、个人信息侵权法律救济方式
1. 自行协商:当个人信息权益受损时,当事人可以与侵权方进行协商,要求其停止侵害、消除影响、赔偿损失等。
2. 请求行政救济:当事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投诉,要求其依法查处侵权行为。
3. 请求司法救济: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侵权方承担民事责任。
4. 请求仲裁: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机构进行仲裁,解决个人信息侵权纠纷。
5. 请求调解:当事人可以申请调解组织进行调解,达成和解协议。
6. 请求消费者协会帮助:当事人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,寻求帮助。
7. 请求其他组织帮助:当事人还可以向其他相关组织寻求帮助,如行业协会、公益组织等。
四、个人信息侵权案件举证责任
在个人信息侵权案件中,当事人需要承担举证责任。具体包括:
1. 证明个人信息权益受损的事实;
2. 证明侵权行为与个人信息权益受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;
3. 证明侵权方具有过错。
五、个人信息侵权赔偿范围
个人信息侵权赔偿范围主要包括:
1. 直接经济损失:如财产损失、名誉损失等;
2. 间接经济损失:如误工费、交通费等;
3. 精神损害赔偿:如精神痛苦、心理创伤等。
六、个人信息侵权案件诉讼时效
个人信息侵权案件的诉讼时效为三年,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。
七、个人信息侵权案件维权途径总结
1. 自行协商:与侵权方协商解决;
2. 请求行政救济:向有关行政机关投诉;
3. 请求司法救济: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;
4. 请求仲裁:申请仲裁机构进行仲裁;
5. 请求调解:申请调解组织进行调解;
6. 请求消费者协会帮助:向消费者协会投诉;
7. 请求其他组织帮助:向其他相关组织寻求帮助。
面对个人信息侵害,当事人应积极维权,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,加强个人信息保护,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。









